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中三角汽车产业融合亟须建车联平台
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被定位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并被寄予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以及“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等诸多期待。
而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赣湘鄂三省共同的千亿级重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因其高关联度、长产业链和强力带动作用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甚至可能成为带动三省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核心增长点之一。
“融合,将成为推进中三角汽车产业一体化的重中之重。融合的程度不仅决定着汽车产业一体化的发展进度,也将影响中三角其他产业集群一体化的推进。”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调研员风笑萍如是说。
汽车
中三角产业合作最佳平台
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2013年,中国汽车产量2211万辆,其中长江经济带城市就超过1000万辆,贡献近50%。汽车,已成为长江经济带上最为完整的一条产业链,更成为城市间产业合作的最佳平台。
早在1969年落户湖北的东风汽车,就为中三角汽车产业合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先进的技术平台。东风总部所在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濒临长江,发展腹地广阔。目前拥有东风汽车等7个厂商11个整车厂,20家汽车相关研发机构、200多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是中国汽车及零部件产业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汽车产业的带动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由1999年的100亿元增长至如今5060亿元,15年间增长了约50倍。
“汽车产业是武汉开发区龙头产业。”武汉市委常委、武汉开发区工委书记朱毅说,2014年随着东风本田三厂、南京金龙新能源客车、国轩高科动力锂电池项目等一批汽车及零部件大项目顺利落户,以及武汉新能源汽车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工、东风本田零部件工业园正式启动、东风英菲尼迪汽车有限公司在开发区注册成立,武汉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不断提升。
朱毅表示,2015年武汉开发区将力争实现全年汽车产销过130万辆,增长18%。同时大力发展汽车物流,积极引进华中汽车产业物流园等大型物流项目,规划港口、公路、铁路与物流园区的无缝对接,力争建成中部地区最大的汽车物流中心。
“汽车产业在产业配套、合作研发等领域加强合作,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集聚,长江中游地区就很有可能成为中国重要的且最具竞争力的汽车制造业集聚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肖毅敏曾在长江商报记者的采访中表示,如果整个区域能够协同发展,就有可能在将来形成像美国五大湖地区一样著名的制造业带。
不过,江西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提醒,在长江中游城市群未来的磨合发展过程中,必将面对产业一体化难推进和招商引资同台竞争两大障碍。
赣湘鄂三省虽然地域毗邻,但各省的经济发展侧重各有千秋,如何在汽车产业领域形成一体化发展思维,建立汽车产业联盟、打造汽车产业基地;又如何兼顾各方利益,使得汽车产业协同发展成为各方共识,成为多方共赢的新增长点。
三省之间、企业之间如何融合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B
黄金水道
三省产业融合切入点
长三角城市间最大的共同自然资源,是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加强加快长江黄金水道的通道建设,也成了三省产业融合最重要的切入点之一。
汽车产业尤其如此。
2015年初,在武汉江夏金口正式投产的上海通用第四工厂便是临江而建。上海通用公司相关负责人向长江商报记者透露,选址金口,主要就是看中了它的交通优势,“金口不仅拥有高速公路出口、铁路专用线,更拥有武汉江夏唯一的深水码头。相比其他地区,水运运费低、规模大、便捷度也更高,今后肯定是上海通用武汉工厂最重要的产品运输方式之一。”上述负责人称。
不仅是通用,翻开武汉汽车版图,东风、比亚迪等整车企业星罗棋布于长江两岸。“黄金水道”优势成为众多车企进驻江城的主要原因之一。
水运兴,则产业兴;产业兴,则三省通。
“在现代物流业中,水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中最为低廉的,大运量运输都将水运作为首选。”长沙新港公司董事长唐忠良说,以长沙至上海为例,一个40英尺集装箱大柜水运费是2300元左右,公路汽车运费要1.2万元。相对而言,汽车产业这种大运量运输走水路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如果把长江经济带比成一条长龙的话,那么长江中游城市群就是中间这一段龙腰。如果这一段不活,龙头、龙尾必然联系不上。”国家发改委地区司副司长于合军说,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可以尽快培育形成长江经济带,打造成全国甚至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的新的支撑带。
具体到长江中游城市群沿江发展轴上,则要充分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增强武汉的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宜昌、荆州、岳阳、鄂州、黄冈、咸宁、黄石、九江等沿江城市综合经济实力,优化产业分工协作,引导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商贸物流、纺织服装、汽车、食品等产业集聚发展,推动石油化工、钢铁、有色金属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和转型升级,加强与长三角和成渝等地区的联动发展,共同建设长江经济带。
2014年,一类水运口岸武汉新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0.52万标箱,同比增长17.87%,成为长江中上游最大的集装箱港口,同步跨入世界内河集装箱港口“第一方阵”,集聚和辐射能力迈上新的台阶。4月17日,经国务院批复,武汉新港范围内将新增花山、金口、汉南、黄州、三江5个对外开放港区,这对构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点、提高区域经济对外开放度将起到强力推动作用。
2015年,围绕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武汉新港还将继续“加速跑”:增加4个泊位,阳逻港的运能可达200万标箱;到2020年,港口力争吞吐能力达到3.5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550万标箱。到2030年,武汉长江航运中心将全面建成基础设施体系完善、支持保障高效运转、港航要素高度聚集、港口航运和相关产业发达,具有较强区域辐射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的现代化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C
车联网信息平台
打造第二条“黄金水道”
风笑萍认为,对中三角城市群汽车产业一体化而言,除了建设贯通黄金水道通道外,打造赣湘鄂三省共享的车联网信息平台通道和完善汽车人才输送通道,也尤为重要。
“除了打造长江黄金水道的物流通道外,政府还可以以东风、以武汉为中心,利用东风、武汉开发区和微软正在建设的智慧城车联网项目,构建一个更大的,让赣湘鄂三省都可以共享的车联网信息平台,在这个电子商务平台上大家可以共同打造汽车产品,完成信息交流、成果交流、贸易交流,以及汽车后市场服务交流,这条信息跑道,就是另一条虚拟的‘黄金水道’。”风笑萍说,“相对湖南和江西来说,湖北的汽车人才资源更加丰富,除高校外,东风汽车集团的技术优势也培养了大批汽车人才,湖北在这方面可以做好汽车人才的输送和流通通道,促进中三角汽车技术人才的交流,以达到汽车产业的发展要求。”
曾在赣湘鄂三省深入调研、考察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GDP超越京津冀只是时间问题,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优势和潜力,会让它在未来5到10年间超越京津冀,我对此持乐观的态度。”
因为在新常态下,东部沿海进一步增长的潜力、空间受制约,增速会放缓。而中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增长的速度、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协同发展时,潘家华表示最大的挑战是中三角目前没有很明显的优势产业。而区域发展需要产业支撑,否则发展水平、规模都会受限制。
潘家华认为,要实现其他合作协同,首先要实现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打通三个城市群要实现黄金水道的贯通,以武汉为中心的高铁网络的贯通,高速公路体系的完备。要做到从武汉出发,2小时内可达合肥、长沙、南昌、郑州等中部地区城市。
其次是产业的协同。武汉光谷高新技术园区应该对周边城市起到带动、辐射作用,就像北京中关村对河北、天津的辐射力一样。另外,迎着“中国制造2025”的契机,中三角要形成新的城市集群,一定要找好产业定位,像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电池研发、生物质能、生物沼气,都可以是重点发展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