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保持工业合理增速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保持工业合理增速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浏览量
【摘要】:
伴随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深入,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将得到一定支撑,我国工业增速将逐步趋稳,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9%。工业整体下行压力较大2015年1-11月份,中央稳增长、调结构措施陆续出台,工业整体运行平稳,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去库存、去产能仍在继续,整个工业下行压力较大。1、工业运行分

伴随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深入,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将得到一定支撑,我国工业增速将逐步趋稳,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9%。

工业整体下行压力较大

2015年1-11月份,中央稳增长、调结构措施陆续出台,工业整体运行平稳,投资结构明显改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但工业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期,传统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去库存、去产能仍在继续,整个工业下行压力较大。

1、工业运行分化态势明显。

2015年以来,传统工业运行缓中趋稳。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增速比2014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 %,比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当前新产业正在加快孕育,工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向中高端迈进的势头明显。

2、制造业投资结构改善。

1-11月份,制造业投资164222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1-10月份小幅提高0.1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3%,带动投资增长百分点与1-10月份基本持平。制造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效果正在显现。

3、工业品出口形势比2014年更为严峻。

当前,世界大宗商品价格、股市、汇市出现大幅动荡,许多新兴国家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加大了中国出口压力。受此影响,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07400亿元,同比下降1.6%(2014年同期为增长6.4%)。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仍然是我国工业品出口的主力,出口结构未见明显改善,加之对外部需求波动的抵御能力不足,出口增速持续放缓在意料之中。

4、传统产业继续去库存、去产能。

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传统产业积极去产能,实实在在地去库存。从PPI情况看,11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下降0.5%,同比下降5.9%,为2009年10月以来最大降幅,且已经连续45个月负增长。1-11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下降5.2%。从产品产量看,1-11月份,粗钢、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分别下降2.2%、5.1%和7.9%。从产成品库存看,最新数据显示,前10个月产成品存货累计增长4.5%,增幅比2014年同期下降9.9个百分点。

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不容乐观。

从利润数据看,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8666亿元,同比下降2%,降幅比1-9月扩大0.3个百分点,2014年同期为增长6.7%。分行业看,石油开采、钢铁、煤炭等采矿和原材料等行业利润下降十分明显。从企业亏损数量看,1-10月份工业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29.3%,增速比2014年同期高近15.7个百分点。

6、资源型老工业基地发展举步维艰。

前11个月,黑龙江、吉林、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0.3%、5.2%和-6%,增速比2014年同期分别下降2.3个、1.5个和12个百分点。前10个月,三个省份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速分别为-16.2%、-2.7%和-33%。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扭亏增效、下岗员工安置已经成为三省的首要问题,兼顾经济增长和防范风险的压力不容小视。

工业发展存在四大问题

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除融资贵融资难、产能过剩、企业增产不增收等外,更多地表现为地方政府稳增长压力大、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维持生产负担重。

1、地方政府稳增长压力大。

当前稳增长、惠民生与调结构、促改革之间的关系难以统筹协调,如何解决好三者关系对许多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一个不小的压力。转型升级必然伴随着淘汰落后、下岗人员再安置、财政收入减少、增长速度放缓等严峻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社会矛盾,去产能、去库存、调结构不得不度过一段艰难困苦的过程。

2、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信心不足。

受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持续下降和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的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不足,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持续回落和企业用工量继续减少。2015年9月,央行公布的企业家信心指数和经营景气指数分别仅为50.5和49.4,为近一年来最低水平。结合实地调研发现,一些省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普遍下降,特别是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个数和计划总投资下降幅度较大,效益持续下滑让企业投资能力受限,企业找不到投资方向,缺乏投资动力的情况比较普遍。

3、企业维持生产负担重。

首先,由于专业化分工的增强,工业企业增加值率被摊薄,测算显示,增加值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税金占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企业的实际税负加重。其次,主营收入增速减缓、利润率下降,也间接凸显企业负担变重的客观事实。2015年前10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仅为1.0%,主营活动利润同比增速仅为1.6%,而同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同比增速高达6.3%,因此,企业税负加重。第三,企业的社保刚性支出也加重了企业负担。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累计约占名义工资的四成左右。

工业增速预测及关注重点

展望2016年,工业增速将逐步趋稳,伴随化解过剩产能、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的深入,企业的预期和信心将得到一定支撑,但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仍将是一个痛苦的过程。预计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9%。工业结构调整仍然是重中之重,结构调整跟不上,整个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保证。

1、产能过剩企业职工安置问题。

在压减过剩产能、企业扭亏的行动中,职工安置问题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以东北某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例,煤炭市场持续萎缩,利润大幅下滑,企业现金流有断裂的危险,为大幅缩减非生产性支出,从2015年下半年起,该集团需要分流安置人员10万人,任务极为艰巨。2016年类似问题将更加严峻。

2、制造业企业担保圈问题。

担保圈是指企业之间进行互相担保或连环担保,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担保圈的负面影响逐步显露,主要表现为银行机构担保贷款占比高,企业资金链条债务关系复杂。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地市企业担保圈(链)已经开始出现断裂,银行不良贷款率有所回升。一旦银行出现抽贷、限贷,担保圈面临的信贷风险将进一步加大,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3、产业政策的统筹协调问题。

一是向少数地区倾斜问题。主要指一些试点型的产业政策没有统筹好各地方的利益关系。例如,在融资租赁方面,给予天津、上海等地在征管标准、抵押物登记流程、资质获取等方面一系列优惠,但是由于试点时间过长,对于拥有相同产业的其他地区造成客观上的不公平,不利于公平竞争。二是选择性产业政策对竞争性政策的排挤问题。竞争性政策通过完善秩序规则和发挥价格杠杆作用,能够有效引导市场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但是过多地运用选择性产业政策(即扶持某些产业和企业发展的政策),很容易与竞争性政策打架,抵消竞争性政策的效果,并可能引发新的产能过剩。

政策刺激聚焦“短期稳增长,长期调结构”

政策的着力点应聚焦在处置过剩产能、改善企业效益、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等三方面。建议进行长、短期政策分类,短期政策注重稳增长,推动重大投资项目开工,减轻企业负担;长期政策侧重调结构,在稳定工业保持合理增速的同时,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1、短期政策建议。

鉴于工业的出清过程仍将持续,工业的弱增长态势短期内仍将持续。短期内“稳增长”政策的托底对于工业经济的稳定依然至关重要。

(1)加大重点领域有效投资。一是提高技术改造投资在工业投资中的比重,重点支持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二是加快推进已经确立的如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工程包投资建设。三是加快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规划公共交通、通讯等配套设施。

(2)制定涉企收费的“正面清单”。把与行政职权相关的涉企收费(如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收费等)作为减负的核心环节。建议明确涉企收费项目,项目之外的收费一律视为违规。同时,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企业负担信息上报系统,动态掌握企业负担情况。

(3)对制造业企业全面减税。不应因为财政收入下降而不愿减税甚至征收“过头税”。建议设定“减税期”,对制造业企业全面减税,超过减税期恢复正常税率征收,通过减税为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积蓄动力和能量。

(4)设立就业安置专项基金。尽快以书面文件形式明确下岗、转岗人员工资、社保缴纳的各方分担比例。建立由政府、企业双方发起成立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央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省级财政提高资金投入比例,困难企业根据经营情况缴纳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职工安置的兜底资金。专项资金实施单独安排、专门结算,对挪用、挤占、滞留资金等行为,依法依纪从严从重处理。

2、中长期政策建议。

稳增长的关键是稳住工业,稳住工业的关键是稳住制造业,而稳住制造业的关键在于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建议在2016年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作为工作重点。

(1)加快落实已有与转型升级相关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快落实《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盘活政府资金,支持企业加快创新步伐。在总结一些地区和企业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若干叫得响、立得住、可操作、有实效的政策措施。二是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关键是用好预算内资金,做好产业接续和职工安置,必要时出台临时救助措施,避免引发社会动荡。

(2)加大支持力度,促进新兴产业有序发展。一是明确重点,制订行动计划。建议在互联网、大数据、生物工程等关键领域攻克一批重点技术、培育一批重点企业、形成一套完善的商业运作模式。二是更新扶持方式。如引入风险投资、开发投资贷款担保和政府产业投资基金三方合作新模式,引导市场资金和政府资金共同发挥效力,取代单纯补贴的非市场手段。三是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落实好税费减免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强创业配套服务。

(3)加快布局制造业转型升级。一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要抓紧“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制定具体落实计划。二是重点从优化市场环境、强化要素支撑两大领域着手布局,为后续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做好前期铺垫。在市场环境方面,要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营商环境,做好市场监管;强化要素支撑,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技术的良好氛围,提高产业技术工人的地位和收入。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