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通用航空是中国制造下一个“风口”
8月10日,“通航产业与资本融合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发区举行,全国200多家通航企业和投资机构来汉论剑,专家们普遍认为,通航产业或将是中国制造的下一个“风口”。
五年内中国通航飞机数量将翻番
“当前,全球通用飞机的交付量急剧下降,由2007年的4277架,下降到2016年的2262架,但中国却异军突起,2013年至2016年,年均增长量超过300架,年增长率超过20%,全球每年有超过10%的新通用飞机进入中国市场。这还只是在中国空域有待开放的条件下。”论坛现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通用航空研究院副院长高远洋表示。
目前,美国通用航空机队的数目是20万架,而中国只有2595架,中国的市场空间之大,可以想象。“未来五年内将超过5000架,达到翻番。”高远洋表示。
他介绍,中国不仅是全球通航产业的重要市场,也是全球通航产业链的重要成员。在全球最大的通航展会——美国EAA通用航空大会上,中国企业占据了不少展位,不少国外厂商也与中国企业有合作。“中国制造的神话或者在通用航空领域上演。”高远洋表示。
高远洋透露,各地发展通航产业的热情高涨,仅他所在的机构,就为60多个省市做过通航规划。目前,武汉开发区汉南通航机场已经试飞,建设速度在全国都算快的。湖北通航运营飞行量在全国走在前面,发展通航产业大有可为。他建议,武汉发展通航制造,应引进核心技术和零部件,“全球有上千种通用飞机机型,但只有少数几个厂家生产航电、螺旋浆等关键部件。”
水陆两栖将成现代水上飞机“网红”
“陆基飞机只能在硬质跑道起降,如机场、航空母舰等,水上飞机只能在水面起降, 如江河、水库、湖泊、海洋等,水陆两栖飞机既可在硬质跑道起降,也可以在水面起降。”论坛现场,航空工业特飞所通飞研究院总工程师、副院所长古彪表示,水陆两栖成为通用飞机发展的新趋势。
古彪介绍,水陆两栖飞机不仅具备运输功能,还可应用于水上观光、水上娱乐、水上救援、快速灭火等领域,在军事上,可以用于反潜、布雷、预警、搜索救援等。“比如搜救,海岸200公里以内搜救可以用直升机,但200公里以外只能用水陆两栖飞机。”
他表示,新概念水陆两栖飞机是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如既能飞行,又能航行,还能潜水的水陆空三栖飞机、水上/水陆两栖无人机、新能源水陆两栖飞机等。新材料、新结构广泛应用,水陆两栖飞机结构变得更轻,强度变得更高。
国内水上飞机的发展已有40多年历史,古彪所在的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是专门从事水上飞机和水陆两栖飞机研发的主机研究所,正好位于湖北。他表示,湖北是千湖之省,水面丰富,特别适合发展水陆两栖飞机。“湖北长度在5000米以上的河流有4230条,面积大于0.1平方公里的湖泊有958个,江河湖泊是天然的水上机场,为水陆两栖飞机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场所。”
未来发展超万亿,无人机最受资本青睐
“据我们估算,国内通用航空未来发展空间超万亿。”现场,信中利资本集团执行总裁、高级合伙人陈丹认为,目前是通航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陈丹举例,“十三五”期间通航产业链产值有望破3000亿,新建的300个通用机场将带动450亿产出,其中由通航衍生出的培训、维修、运营等产业将带来预计1000亿的收入。
从资本投资的角度看,目前通航产业拥有庞大的产业链,上游包含航空制造、机场建设,下游涵盖私人飞机、人员培训等。“产业的蛋糕足够大,资本才会相继进入。”陈丹说,在通航产业中,航空运营、航空器制造、航空教育都是资本涌入的风口,但其中最受青睐的是无人机领域。
2014年,中国无人机销量约2万架,预计到2020年,无人机的年销量将达29万架,相当一段时间内会保持50%的增长。数据采集、快递投放、医疗救援、警用安防等领域,未来将广泛运用无人机。
信中利曾参与投资的武汉易瓦特,已在新三板挂牌。这家主营无人机研发的企业,有望成为业内第一家无人机上市公司。“他们最开始做无人机研发,然后衍生成无人机产业群,企业发展非常迅速。”陈丹介绍。
没有人才,技术就是一堆废纸
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通航专业飞行员只有2830人,而美国有将近63万人。论坛现场,卓尔航空CEO徐强表示,目前专业航空人员极度匮乏或将制约通航产业的发展。
曾在世界最大通用航空飞机专业生产企业——美国塞斯纳飞机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徐强是该公司唯一亚裔总工。在任期间,他发现掌握技术和人才是企业长久的最核心要素。
在通航领域,与国外成熟企业合作是一种发展新模式,利用欧美技术,在国内建厂,是目前许多企业选择的方向。但不少企业难以在技术与人才中找到平衡点。“就算我们向国外买进了技术,没有人能使用,技术就是一堆废纸。”徐强比喻,“很多企业看中海外技术,可苦于人才跟不上。”
徐强关注到,日前吉利汽车收购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已经获得美国政府同意。Terrafugia是由麻省理工大学航空专业毕业生创立的公司,在2009年发布了第一款飞行汽车。“这是典型的海外投资模式,即向国外买技术。后续如果技术人才跟上,投资才算真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