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湖北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组织机构工作动态新闻中心政策法规联合会公告车展资讯会员特区

 

版权归湖北省机械行业联合会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武汉     鄂ICP备12005676号-1

分享按钮

政策法规

资讯详情

湖北省“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浏览量
【摘要】: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湖北工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准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现将《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一月三十一日
 
湖北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湖北发挥优势、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湖北工业加快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准确把握我省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我省未来五年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依据《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湖北工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工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工业的改革、调整和发展,坚定实施“工业兴省”战略,坚持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全省工业发展步入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改善、效益提高、后劲增强、贡献突出的良好态势,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365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06倍,年均增长2507%,增速高出全国79个百分点;销售收入达到20816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49倍,年均增长2840%。
  2、质量效益稳步提高,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5年的16612点提高到2010年的2649点;工业实现利润和税金年均分别增长3502%和2922%,效益增幅明显高于生产增幅。目前全省已拥有中国名牌产品51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3个,湖北名牌产品655个。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全国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显示,“湖北制造”竞争力指数为8243,居中部首位。
  3、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从轻重工业结构看,比重由2005年的27∶73调整到2010年的30∶70。支柱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汽车、钢铁、石化、电子信息、食品、装备制造、建材、纺织等八大产业全部实现年销售收入过千亿元的目标,其中汽车、钢铁、石化、食品、装备产业突破2000亿元,八大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77%。汽车、钢铁、烟草、化肥等6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十一五”主导支柱产业发展成绩突出。汽车产业:呈现强劲增长势头,2010年产量达到172万辆,是2005年的37倍,行业位次由全国第5位上升到第1位。钢铁产业:“双优”产品比重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钢材深加工能力增强,行业兼并重组实现重大突破,战略布局得到优化,骨干企业国际化水平明显提高。石化产业:总量快速增长,骨干企业迅速壮大;整体工艺装备水平国内领先,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布局和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部分资源型和基础性化工行业步入全国领先行列。电子信息产业:产业规模实现百亿元到千亿元的历史跨越;生产方式实现由单纯电子制造业向制造业、软件业、服务业综合发展的转变;产业支撑由单一支撑向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多点支撑的转变;“中国光谷”成为我国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基地,影响日益扩大。装备制造业:步入快速稳定发展轨道,产业支柱地位进一步突出;集中度不断提高,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研发能力显着增强,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10位。食品产业:实现超常规发展,行业地位得到跃升;品牌建设明显加强,骨干企业快速崛起;促进就业、拉动消费、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作用突出。纺织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层次明显提升,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材产业:规模快速扩张,淘汰、重组成效显着,产业集中度显着提高。医药产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生物医药发展提速,龙头企业优势明显,创新能力显着增强。新兴产业逐步兴起,初具规模,发展加快,光电子、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产值保持30%以上较快增长。
  4、重大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发展后劲显着增强。通过积极承接资本和产业转移,来我省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增至90家,富士康、中芯国际、武钢冷轧硅钢、三峡全通涂镀板、东风自主品牌乘用车、神龙第二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80万吨乙烯、东风本田二厂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通山核电项目推进取得积极进展,推动了工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18亿元,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653亿元,年均分别递增27%、23%,增幅高于“十五”时期的平均水平。
  5、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业内涵逐步提升。到2010年,全省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1家、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53家。2010年,全省共完成新产品开发15622个,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500余项,一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年度增幅均高于全部工业,2010年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
  6、工业园区发展迅猛,产业集群逐步壮大。“十一五”以来,全省工业园区不断发展,并以工业园区为依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增长极。2010年,全省67家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聚集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39家,实现销售收入、上缴税金均高出全省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其中,纳入考核的产业集群年销售规模过50亿元的达到19个,过100亿元的4个。
  7、市场主体加快成长,工业经济实力增强。2010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达到16106家,比“十五”期末增加9293家,提前2年实现“十一五”期末过万家的目标。全省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工业企业200家(其中过100亿元的20家),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26%。东风、武钢、宜化、武烟、大冶有色、三环、华新、烽火通信等8家企业入围201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东风、武钢进入2010年世界500强。
  8、节能减排深入推进,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十一五”期间,“四项治理”工作成效显着,全省共关停小炼铁、小炼钢、小水泥、小造纸、小印染、小酒精、小味精等落后产能企业(生产线)715家,关停小火电机组46台共计133万千瓦。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五”下降4029%,化学需氧量下降651%,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75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5%,全面完成“十一五”控制目标。
  “十一五”时期,我省工业发展取得显着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规模总量不大,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还不高;二是产业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长,产业分工仍处于价值链低端,过度依靠要素投入,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增长方式粗放的问题尚未根本改变;三是市场主体总量仍然偏少,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四是资源要素约束和环境压力较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专栏1“十一五”工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指标2005年2010年年均增长(%)1、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1932252362、工业产品出口贸易额增长速度(%)3094-147621153、工业投资年均增长速度(%)21153340270其中:技术改造年均增速(%)-062412304、工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07095[025]5、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标煤吨/万元)350209[-4029]6、工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万吨)626516[-1757]7、工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万吨)17671652[-651]8、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41152203[-5067]9、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443805[607]注:[]为五年累计百分数
  (二)“十二五”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
  一方面,工业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我省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发展的阶段特征和内在规律决定了这一阶段通常是工业快速增长和经济起飞阶段,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是不可多得的加快发展机遇期。二是“五化”并举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加速,为工业加快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三是国际资本和沿海产业转移加快,我省既有后发达地区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较低的优势,又有发达地区的工业基础和交通优势,还有突出的人才优势,为促进要素聚集和产业承接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一系列重大战略的历史惠顾。国家中部地区崛起、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三峡后续扶持”、“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偿”等战略的实施,我省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以及“两圈一带”战略实施、“一主两副”加快发展等一系列战略和政策机遇,以及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和我省内生型产业特点,带来了政策的叠加和机遇的放大。
  另一方面,也面对一些新的挑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冲击尚未消除,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上升,经济复苏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超出预期。二是西方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抢占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带来的产业发展竞争更趋激烈,对处于产业分工链条低端的国家和地区形成较大压力。三是国内区域发展竞争加剧,中部地区省份更是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突出表现在产业培育和打造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四是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出现新变化。能源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国家提出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能源资源紧平衡成为常态;劳动力、资源成本进入上升通道,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约束刚性。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和我省工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根据我省工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和阶段特征,“十二五”时期,要做大做实做强工业,实现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工业总量,增加工业投入,进一步壮大规模,不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突破“低端锁定”,创新发展模式,真正把工业发展建立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在自主创新、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建立在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基础上,建立在创新驱动、环境友好、内生增长的基础上,建立在改善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建立在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推动工业走内涵式和集约式发展的道路,实现绿色发展、智能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