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国外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国外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启示

浏览量
【摘要】:
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制造业强国纷纷将其作为重要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重大战略。发达工业国家政府通过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推动,实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巩固和强化了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将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
  制造业服务化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制造业强国纷纷将其作为重要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重大战略。发达工业国家政府通过制造业服务化有关政策推动,实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和提升,巩固和强化了世界制造业强国地位,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及发展趋势制造业服务化是指制造企业以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以实现企业的价值和获取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将企业价值链由以制造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变的动态过程。制造业服务化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产品+服务“。制造业服务化要求制造业企业将服务作为重要的产出,更大程度上以客户为导向,将服务理念贯穿整个产业链,在深层次上改变制造业运营模式。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提供的服务,以产品的加工、制造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加快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服务模式的方向转变。
  当前,全球范围内制造业服务化趋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跨国公司加速战略转型。国际上一些大型传统制造企业纷纷向服务渗透和转型,通过制造服务的融合创新、流程再造等,实现差异化竞争,创造新的增长点和利润来源。面对日益严峻的行业竞争,领先的跨国企业率先开始了从以产品为中心向服务导向的转型。通用电气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近几年服务业收入已经占公司总收入的2/3以上;以生产计算机而闻名IBM现在却是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领先企业,目前服务占IBM收入的比重已经从1994年的26%提高到2009年的 60%(包括技术服务、商务服务、金融服务)。
  二是业务形态和商务模式日趋成熟。随着制造业逐步成熟,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产品本身,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服务、战略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服务和中介服务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根据剑桥大学对全球上市公司财务分析库(OSIRIS)中排名前50为的制造业企业所做的一项调查,产品设计和开发、系统和解决方案、维护支持、零售和分销等四类是所调查的企业提供的最主要的服务类型,提供这几类服务的公司比例均高于10%。
  三是制造业企业服务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球服务业和零件管理调研》表明,在受访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服务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 的制造业公司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调查公司AndyNeely对全球130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提供的服务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美国制造与服务融合型的企业占制造企业总数的58%,芬兰仅次于美国52%,马来西亚是45%、荷兰是40%、比利时是37%,发达国家制造业服务化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
  二、发达国家政府支持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主要做法
  (一)美国政府制造业服务化支持政策及措施美国学者和研究机构将制造业服务化定义为以产品为导向的服务类型,主要由传统产品制造商所提供,并将产品视为提供服务或功能的工具或平台,其具备市场销售性,同时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从2002年开始,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把针对服务工程的ESS(exploratory research on engineering the service sectors)项目作为重点,形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框架。
  人才培养与研究方面,由美国环保署委托泰勒斯研究所(Tellus Institute)执行产品服务化的研究分析,至今仍持续进行,主要目的是借助实证资料弥补文献研究内容的不足。美国环保署也资助在硅谷开展了区域性的实验研究计划,其主要成果是发展了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支持网络,包括与企业共同编撰工具手册及订价法,出版各年份产业报告等。
  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由政府出面建立营运模式共创与知识交流的平台,用以向企业推广其研究的制造业服务化运作模式。环保署挑选了”化学品管理服务“作为推广对象,联合许多大型化学品制造商,进行了包括相关制度建立、案例分析、实际参与执行等在内的一系列实验性经营活动。
  (二)日本政府制造业服务化支持政策及措施日本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一套整合了”产品“ 及”服务“,提供具备销售市场,并创造附加价值来满足顾客需求的系统,使用回收物质制造产品的商业模式。
  人才培养与研究方面,日本建立了多层次的人才培训体系和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体系,包括研究生、本科生和职业教育等,为制造服务业发展提供大量专业人才。同时,在行业协会的组织和倡导下,日本全面开展在职教育,建立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通过确立专业人才能力开发和客观评价的体系来引导培训教育工作,并从世界各国引进制造业服务化领域的专业人才,促进人才流动。
  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日本政府积极建立完备的基础设施,制订相关技术标准,为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制定了25种与企业相关的认证体系,通过组建行业协会来加强和完善制造服务业市场的管理。除此之外,日本还制定了相应的法规或专业资格认证程序,从制度上保证了人员的业务水平、服务运作的规范化进程以及契约签订的严谨程度。在信息技术推广和应用方面,政府主持制订了《IT基本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市场运作。
  (三)欧盟制造业服务化支持政策及措施欧盟各国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包括产品、服务、基础建设等共同开发的系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且较比传统商业模式具有更好的环境生态效益。欧盟正在积极制定政策,计划将自身的制造业打造成为以复杂产品系统概念为基础,并发展”高附加价值欧洲制造“、”知识为基础的工厂“。基于这样的政策基调,欧盟相关机构做出了一系列努力。
  人才培养与研究方面,先后出台制定了 FP5-FP7计划,其中FP5提出”延伸性产品“的基本概念,成为后续研究计划的基础。这些计划一脉相承,层层推进,从理论方面支撑起制造业服务化的推进工作,并研究拟定了”制造业2020 规划“。建立知识社群,增加与产业利害相关的关系人的参与程度;促进在其成员国内部分享永续制造(Sustainable Manufacturing)策略,着重扩大制造研发活动的补助范围;确保财务资源的流通;维持和促进制造业正面的公共形象;推行国际网络共享与合作。欧盟开展了关于”确保欧洲制造业未来的策略性研究议题 “ (StrategicResearch Agenda,SRA)的讨论,并通过欧盟FP7开展较大规模的联合技术计划(Joint Technology Initiatives, JTI),在各国家和地区开展具体的研究计划来落实。
  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欧盟注重发展支持网络,制定政策的同时开展相应研究工作。例如:英国”经济暨社会研究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ESRC)资助成立”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心“(Complex Product Systems Innovation Center);挪威研究委员会(Research Council of Norway)建立”研究型创新中心“ (Center for Research-based Innovation),以支持制造业新兴和跨部门的研究,建立新一代制造的理论、方法、模型和管理工具。
  (四)芬兰政府制造业服务化支持政策及措施芬兰政府机构和研究人员认为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具备明显将重点由产品转移到更多的服务之上的特性。其政策框架的出发点是将制造业服务化视为服务业和服务创新发展的方向之一,目标是掌握发展竞争优势,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制造服务业。
  人才培养与研究方面,Technology Industries of Finland自2003起发表一系列研究计划,针对制造业服务化进行可行性研究,阐明制造服务(Industrial Service)的任务;明确”创新制造“ 计划的推动方向。基于此,芬兰政府编制了关于制造业服务化的延伸规划,明确其发展方向与路径;主要研发计划包括支持跨组织的合作,分析与发展相关议题、要素与模式等。
  市场秩序与环境方面,芬兰政府设立每年一度的制造服务企业日(Industrial Service Business Day, ISBD),促进服务化转变企业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出台相关规定规范市场行业秩序。
  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Tekes)将”服务业和服务创新“作为重点推进工作之一,提出”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业是芬兰竞争力的来源“,并将制造业服务化也是芬兰”服务业和服务创新“ 的 一个 重要切 入点 ,先 后部 署创新 制造(SISU2010)、创新服务(Serve)、创新(Serve)、创新运营模式(Concept of Operations)等3项工作计划,对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给予引导和资金支持。
  创新制造(”SISU2010计划“)从制造业的角度来思考制造服务化的方向和可行性,提出制造业的创新思维,结合芬兰制造业的相关基本能力,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和制造技术,在未来提供个性化产品。发展”创新制造“的三大技术基础:新的制造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和物流的信息通信技术,未来生产系统;及”创新制造“三大主题:柔性生产解决方案,先进生产和制造技术,自组织生产等,最终达到自主化生产。
  创新服务旨在发展创新服务的理念,拓展芬兰企业提供先进服务的领域。”Serve计划“提出开展服务模式创新从的四个方面:新的网络和价值链结构、技术和产品创新、组织创新、顾客对接和服务传递系统创新。通过举办”BestServ“ 论坛,建立厂商和客户跨组织的互动平台,促进制造服务化的创新。组织开展企业模型和生命周期运营相关研究技术以及定期举办制造服务企业等活动。
  运营模式创新。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从企业战略和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研究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制造和运营的方式。运营模式创新有三大重点,分别是:制定公司制造/运营战略的战略规划、开发创新运营概念所需的专有技术(know-how)和技能、发展创新运营概念;思想目标:开发制造和运营的相关专有技术(know-how)、发展新的营运概念模式、建立不同产业部门的联系网络、通过辅助服务计划,开发中小企业的专有技术(know-how)和技能。
  三、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几点启示当前,我国工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芬兰通过制造业服务化发展,巩固和强化了国际制造强国地位,其主要做法对我国工业转型升级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一)必须对制造业服务化给予高度重视
  制造业服务化是突破低端锁定,破解制造业发展难题的关键。目前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上,我国仍然是代工角色,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我国之所以成为制造大国和世界工厂,在一定程度上是发达国家全球资源配置,生产环节外包,开展制造业服务化的结果。开展制造业服务化将有利于我国的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增强国际市场掌控力和话语权,从而避免以往以牺牲资源环境和人力资本换取微薄回报的尴尬境地。
  制造业服务化是提升我国工业整体协作配套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由之路。制造业服务化将促进企业重塑价值链重心,提升产业分工协作水平,增强我国制造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协作配套。
  制造业服务化能够促进资源有效整合,使我国制造业不再单纯依靠产品取胜,而更多的是向生产链的上下游延伸,依靠产业链资源整体优势。制造业服务化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途径。当前制造、加工、组装费用等业务已经滑落到价值链的低端。有数据显示,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手机的最终组装阶段成本只在11美元左右,只占iPhone 总成本的7%左右。制造业服务化转变将有利于企业摆脱单纯的生产、加工和组装业务,转而向创造性更强、价值回报更高的方向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制造业服务化发展需要政府支持和引导
  各国高度重视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纷纷将其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芬兰之外的一些制造业发达国家也有相类似的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的政策:欧盟制定了全套产业转型规划;美国基于环境可持续,提出制造业绿色发展;日本强调”制造系统的创新“,关系如何因应全球化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变化,利用技术、企业内外流程改造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造日本企业在本土的制造活动,并形成与海外工程或国际竞争对手的区分。新兴国家和地区如我国台湾地区则是偏重于政府提供研发补助的方式,推动制造服务化的发展。
  当前,我国尚存在一些制约制造业服务化的体制、政策障碍。对于制造业服务化发展还存在这一些税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制约,如重复征税、税率偏高、难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土地成本高、服务业供地较少,金融支持不足等,需要逐步破除制造业服务化发的障碍,扭转以往产业政策制定过程中”重制造业、轻服务业“的倾向,加大对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支持与引导。
  我国企业制造业服务化刚刚起步,仍需规范外部发展环境。调查显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进程相对落后,具备服务型制造能力的企业仅占所有企业的2.2%,这一比例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也属于较低行列。我国一些制造业企业已经开始注重打造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的步伐,但企业服务化发展动力不足,商业模式创新不足,服务化转型经验匮乏,制造业向服务转变的市场基础薄弱,还需要政府努力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三)当前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的几个重要着力点
  研究制定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战略。开展专题研究、设立推进机构和发展论坛,建立制造服务融合的专项基金,鼓励制造服务化营运的服务模式的创新,建立服务企业制造服务化运营创新经验的各类平台,协助企业进行运营模式和服务的研发创新。
  鼓励企业服务化发展。鼓励企业基于原有的产品制造能力提供延伸的增值服务。借助技术手段或管理手段的创新,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延伸或拓展进入到服务业的产业活动领域。
  推动制造业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注重新技术应用与系统整合、营运模式创新相结合。依靠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开发,综合应用各领域的相关技术,开展集成创新,不断改善服务的效率,创新服务体验和服务模式。
  大力推动”两化“融合。信息技术已经广泛渗透于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测试认证、金融服务等环节,串联起制造、服务提供的整个过程,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的过程也就是进一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的过程。
  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鼓励企业间的协作。支持中小企业加快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加强与产业龙头企业的配套协作。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共享服务化资源。(吴国栋摘编)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