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麻城市汽配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麻城市汽配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浏览量
【摘要】:
麻城市汽配产业集群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经信委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促进了麻城市域经济发展。   一、集群发展基本情况和特点。截止2011年,我市共有汽配企业93家,其中,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54家,汽车零部件经营企业20家,汽车维修企业16家,较大规模整车销售市场3个。生产企业中规模企业32家,2011年新增8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1亿元,新增6.7亿元,同比增
  麻城市汽配产业集群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经信委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促进了麻城市域经济发展。
 
  一、集群发展基本情况和特点。截止2011年,我市共有汽配企业93家,其中,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54家,汽车零部件经营企业20家,汽车维修企业16家,较大规模整车销售市场3个。生产企业中规模企业32家,2011年新增8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8.1亿元,新增6.7亿元,同比增长31%;上交税金1.45亿元,同比增加3400万元,同比增长30.6%;行业职工7089人,比同期增加302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6.02亿元,同比增加1.98亿元。我市汽配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产业规模扩大。2011年全市汽配企业新增13家,新增规模企业8家,工业园区正在建设的汽配项目10个;产销超亿元的企业4家(马勒三环气门公司、大帆公司、兴业公司、金西工贸公司),规模企业中产销超3000万元的企业20家,产销3000万元以下的规模企业8家以及一大批小型、成长型企业形成集群群体。进一步完善了配件毛坯锻(铸)造、配件生产、销售市场、汽车维修、旧车拆装的产业链条,产品与东汽、神龙、一汽、上汽、玉柴、潍柴等主要汽车生产厂家配套。
  二是产业实力增强。我市引进的最大投资项目-投资4.5亿元的天津顺达汽配项目正在建设之中,将增加车身覆盖件、玻璃升降器等产品的生产。夏细顺研究的新型节能汽车发动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正在申报国际专利,纳福公司研发的螺旋压力机正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马勒三环气门公司、大帆公司、新叶公司、纳福公司、澳新公司今年申报新型实用专利35项。
  三是行业管理加强。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在我市汽配企业中被广泛推广应用。马勒三环气门公司、力美公司2家企业成为”湖北省样板管理企业“;企业质量管理也逐步与国际接轨,集群中5家企业通过了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规模企业都通过了ISO9000系列认证。马勒三环气门公司、兴业公司在同行业还率先通过了OSHMS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四是产业加速聚集。麻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经过十几年开发建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累计投资7亿多元,完成建设区”五通一平“配套工程,完成”三纵六横“道路40公里,架设供电主网100公里,供水面积达10平方公里。入园汽配投产企业达到15家,在建汽配项目8个。此外,我们还在城区两个办事处建设汽配产业集中区。到目前为止,两个产业集中区共开发土地600多亩,基础设施投入1.2亿元,建设厂房2.5万平方米,引进汽配项目5个,11家企业已发展成为规模企业。 五是技术水平提高。近年来,我市马勒三环气门公司、力美公司、飞碟公司、传动轴公司等重点骨干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实施一批起点高、前景好的重大技改项目,一批先进设备和技术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计算机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装备企业,马勒三环气门公司2011年投入5000万元,引进和自主装配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三条全自动新技术气门生产线,按照公司规划,”十二五“期间,公司新技术气门生产线将增加到7条,公司气门生产能力将达到5000万支以上。新叶公司、博林机电公司、纳福公司等企业利用产业集群专项资金的拉动,千方百计筹集资金,购置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设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马勒三环气门公司、飞碟公司、纳福公司、新叶公司、正东科技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二、推进集群发展主要工作 为推进汽配产业发展,我们重点实施了六大工程:
  一是实施园区扩张工程。围绕”两河四岸“开发,麻城经济开发区向南扩张2000亩,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两个汽配产业乡镇孵化集中区拓展面积2000亩,提高孵化企业容量。
  二是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围绕完善补充产业链,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产学研合作。2011年,投资7000万元,与大帆公司膜片弹簧生产配套的大帆板材项目建成投产,投资4.5亿元的天津顺达项目2012年上半年将投产,行业产品将增加车身覆盖件、玻璃升降器等品种。产学研合作企业新增3家,总数达到11家。
  三是实施骨干企业壮大工程。支持骨干企业资本运作、技术创新。支持马勒三环气门公司新建新技术气门生产线;大帆公司延伸产业链;兴业公司上市融资,做大做强。
  四是实施低效企业提质增效工程。从政策、服务上加大支持力度,帮助第一批认定的两家低效汽配企业(全市19家),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管理、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提高效益。
  五是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出台《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一家》、《支持乡镇工业集中区发展的意见》、《关于实行工业招商项目建设”一表制“、重点工业企业收费”一费制“的意见》、《加强科技创新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做强做大。2011年新进规企业35家。
  六是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我们通过从学习上引导、素质上提升、政策上支持、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爱等措施,提高企业家驾驭市场,发展企业的能力,当好企业带头人。
  三、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整体竞争能力还不强;
  二是行业缺乏具有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
  三是围绕服务企业发展的融资、担保、科技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不完善,服务能力不强;
  四是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产品开发能力不高,先进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
  四、下一步推进集群发展的措施。
  (一)做实发展平台。扩大麻城经济开发区面积,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开发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创新,形成更具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增强园区的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强化集中区孵化功能。继续对乡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行以奖代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孵化能力。
  (二)做强现有企业。支持马勒三环气门、力美制动元件、大帆汽车零部件等骨干企业提升技术、扩大配套,做大做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低效企业提质增效工程“,每年培育5家以上的规模企业。
  (三)加强项目建设。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考核奖励办法,加大招商力度;设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通过贴息、补贴、奖励等措施,鼓励支持广大懂管理、善经营、有技术和有志气、有能力、有作为的能人,积极领办、创办、帮办企业;准确把握投资重点,寻找麻城需求与国家、省政策支持的结合点、对接点,最大限度地争取政策资金支持企业项目。
  (四)推进改革创新。制定完善促进企业闲置土地利用、厂房流转和现有空间挖潜改造的政策措施,积极引导”零耗地招商“、”零增地技改“,抓好企业内部挖潜,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开展质量兴市、质量兴企活动,积极争创名牌产品和驰名、着名商标。加强能耗检测、分析和节能改造,加强污染物的收集处理,减少排放,确保实现达标排放年度目标。推行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五)推进”两化“融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企业生产和管理全过程的信息化,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研发、经营和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生产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一费制“和”一套表“改革,进一步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职能和作用,落实好”两条隔离带“制度。继续坚持重点企业例会和现场办公会制度,强化市领导挂点重点企业(项目)和骨干企业直通车服务措施,继续深入开展”百队服务百企“活动。做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创新担保方式,促进企业发展。支持科技信息服务中心、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完善设施,服务企业。(吴国栋提供)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