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武汉8成近现代工业遗产消亡 市长连叹好可惜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武汉8成近现代工业遗产消亡 市长连叹好可惜

浏览量
【摘要】:
武汉重型机械厂内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台机械设备之一,矗立在正在开发的房产小区空地上。此次被列为首批工业遗产保护的武汉重型机械厂(大门),厂区内高楼林立,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区域。  “好可惜,好可惜!”  湖北省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接连感叹。  令他感叹的,是既济电厂遗址被拆除。  既济电厂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民营发电厂,创建于1906年。历经百年风雨,既济电厂遗址2004年被划入武汉市拆迁范畴

    武汉重型机械厂内留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几台机械设备之一,矗立在正在开发的房产小区空地上。此次被列为首批工业遗产保护的武汉重型机械厂(大门),厂区内高楼林立,已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区域。

  “好可惜,好可惜!”

  湖北省武汉市市长唐良智接连感叹。

  令他感叹的,是既济电厂遗址被拆除。

  既济电厂是我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民营发电厂,创建于1906年。历经百年风雨,既济电厂遗址2004年被划入武汉市拆迁范畴。消息传出后,百年电厂的命运引发了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最终没能逃脱被拆迁的命运。如今,在既济电厂旧址上,矗立的是既济电力商城。

  在近日召开的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第二次领导小组会议上,发完感叹的唐良智明确表示,武汉工业遗产家底虽丰,但保护形势严峻,亟待抢救。也是在这次会上,武汉市公布了首批29处工业遗产保护名单。

  不过,有专家指出,公布保护名单只是保护的第一步,能不能落到实处,还要看是不是能把法治精神贯穿于发展与保护之中,减少“土地财政”和“土地容积率财政”带来的威胁。

  为被拆百年工业遗存“鸣冤”

  让唐良智感慨万千的“既济电厂”,是在2004年被拆除的。

  史料记载:1906年,体察到湖广总督张之洞拒绝外资办水电意图之后,宁波商人宋炜臣联合浙江、湖北、江西巨商11人发起筹办了“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下设电气灯厂和自来水厂各一。张之洞拨官款30万元相助。电厂1908年建成送电,装有500千瓦直流发电机三部,可供灯1.8万盏。规模列当年沪、京、穗、汉四个大城市的民营电厂之首,是当时全国民营电厂总容量4449千瓦的三分之一。而此前,汉口只有外商投资供租界用的电厂。

  2004年年初,传出百年电厂既济电厂将要被拆迁的消息后,武汉各方人士反对拆迁、呼吁保护的声音高涨。对此,武汉市委机关报《长江日报》进行了连续深度报道,引起了有关领导的注意,拆迁被暂缓。

  但最终,既济电厂遗址还是没能逃脱被拆迁的命运。虽然从1993年起武汉市就开始公布优秀历史建筑,但当年既济电厂没能列入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中。对既济电厂这样的“编外”历史建筑,主管部门表示,只能是“尽量减少破坏”。

  如今,在既济电厂原址所在的汉口利济南路沿河大道口,既济电力商城等一批新式建筑高耸入云,再也看不到当年英国人穆尔氏设计的“长进深、高内空、大跨度”结构红砖厂房。

  “工业文明是人类最深刻的文明进步之一,工业遗存一旦扔掉,后人将无从寻找城市发展的足迹。”唐良智说。

  与唐良智一样,10余年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规划与设计学科创始人赵冰教授就已在为武汉的工业遗存四处“鸣冤”了。不过,令人可惜的是,赵冰的“鸣冤”并没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371家工业遗存仅剩95家

  1986年,武汉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6年后,今年1月9日,武汉市政府全会将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保护利用纳入新一届政府重要工作。3月29日,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委员会成立,并成立了专家委员会。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建筑保护研究所也同日揭牌。

  2011年,武汉开始首次编制武汉工业遗产规划,并全面清查工业遗存。

  经详细调查,1860年代至1990年代,活跃在武汉这座城市的工业企业有371家,最早的诞生在1860年,最“年轻”的距今也有22年。

  不过,目前武汉有实物可寻的工业遗存仅95家,解放前的工业遗存大部分拆毁严重,132家仅存27处,8成已消亡。而解放后的239家企业,仅存67处,72%已消亡。

  在仅存的95处工业遗存中,武汉市又遴选出29处作为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名单,将分为3个级别进行保护:一级工业遗产共15处,全部是国家、省、市三级文保单位;其余工业遗存项目则被列为二、三级工业遗产。

  目前,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已审议通过了《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正待提交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依据条例,武汉市行政区内有30年以上历史且在产业发展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坊、商铺、厂房和仓库等建(构)筑物,可以申请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对不满30年但确有重要价值或重大纪念意义的,可经批准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

  “这一系列动作,说明武汉市现在的城市管理者意识到了工业遗存的价值,应该说‘亡羊补牢’为时尚不算晚。”赵冰说。

  2009年,赵冰曾受湖北省文物局委托进行工业遗产专项调查。调查一年有余,赵冰发现,湖北工业遗产资源丰富,但是正在迅速消亡,而相关部门也尚未出台保护性的法律法规。

  用法的精神平衡发展与保护

  赵冰说,城市化往往带来工业企业的外迁,老厂址往往会卖地赚钱,要想保护非常难。

  唐良智认为,武汉要加大立法保护,制定详细的保护细则,加大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力度和资金投入力度,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纳入全市绩效考核,力争“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保护和建设工作,并形成一套完整的保护体系和保护机制。

  在赵冰看来,当前,工业遗存保护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将真正的法治精神纳入发展与保护的平衡之中。

  除了“土地财政”,“容积率财政”也应引起警惕。赵冰说,现在很多城市可以随意修改规划的容积率,没有一点法治原则。

  赵冰认为,政府通过调整土地容积率,可以获得巨额财政收入,这就很难保证地方上不会为了经济利益而打“擦边球”——“你不是规定纳入保护名录的才实行严格保护么,那我就不申请确定为优秀历史建筑,你能拿我怎么办?”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对此深有体会。“很多地方官员把辖区内的遗产保护项目视为‘一种灾难’,看不到从长远来讲保护更是一种发展。”他说,武汉的楚河汉街内没有一处历史遗迹就是个例证。

  叶青认为,地方官员应该要转变发展观念。武汉的规划部门迅速将29处工业遗存纳入规划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地方上的“利益冲动”。“此外,还应确定更多的保护项目,赋予专家委员会申请建议权。”他说。

  赵冰则建议,立法机关可以制定“容积率”交易办法:开发商要想提高规划中容积率,可以通过买工业遗产等留存的容积率之方式来实现,开发商所付费用又可以作为保护工业遗产的资金来源,避免一说保护就“没钱”的尴尬。

  ■链接什么是工业遗产

  工业遗产是物化了的人类工业文化。工业遗产价值的核心,在于它所承载的技术价值。在内容方面,狭义的工业遗产主要包括作坊、车间、仓库、码头、管理办公用房等不可移动文物;工具、器具、机械、设备等可移动文物;契约合同、商号商标、产品样品、招牌字号等记录档案。

  广义的工业遗产还包括工艺流程、生产技能和与其相关的文化表现形式,以及存在于人们记忆、口传和习惯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很多工厂“退城进区”,又因其自身发展的种种原因,渐渐消失于我们的视野之中。新建筑在旧工厂原址拔地而起,但是无形的工业遗产并不会那么快就消失。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轨迹的忠实记录者,也是很多原住民的情感寄托。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