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汽车工业催生新商业模式 未来10年改变世界格局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汽车工业催生新商业模式 未来10年改变世界格局

浏览量
【摘要】:
传奇乔布斯走了,与第一次出走不同,这一次,他再也不会回来。然而,他留给世人的东西很多。除了苹果公司的辉煌业绩以外,“苹果模式”是他最大一笔“遗产”——全新的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这种独特到别人几乎不能复制的模式,能否对汽车行业有他山之石的作用?10月11日,以“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全球各路精英汇聚成都,共同寻找汽车工业新的商业模式。汽

传奇乔布斯走了,与第一次出走不同,这一次,他再也不会回来。然而,他留给世人的东西很多。除了苹果公司的辉煌业绩以外,“苹果模式”是他最大一笔“遗产”——全新的模式将硬件、软件和服务融为一体。这种独特到别人几乎不能复制的模式,能否对汽车行业有他山之石的作用?10月11日,以“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汽车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全球各路精英汇聚成都,共同寻找汽车工业新的商业模式。

汽车行业是一个相对比较传统的行业,在这个行业的产业价值链中,从零部件供应商,到整车制造商,从销售网络中的经销商,到配套服务的金融保险服务商,他们获取收益的模式是相对固定的,需不需要创新?如何创新?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指出,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技术变革加快,商业环境更加不确定,就汽车行业而言,面临着环境、能源、安全、城市交通等挑战,这些挑战预示着新的商业模式或将诞生。

自主创新品牌是中国汽车必由之路

2011年,我们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关头。之前10年,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同时也进入了中国汽车产业一个重要转折期。10年中,经过行业内外的不懈努力和艰难曲折的结构调整,我们的汽车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为世界第一,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制造大国。

然而,生产大国并不等于汽车强国。从2011年起,中国汽车产业开始告别狂飙突进的飞速增长时代。此时,怎样才能“从生产大国,发展成为创新强国”的课题横亘在整个行业面前,能否破解这一命题,不仅关乎当下,更直接关系到此后10年,中国汽车产业何去何从,能否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当东风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在论坛开幕式上介绍各自集团的情况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发展自主品牌,尽管形势不容乐观,但各位大佬们的气势是十足的。解决方案也各有差异:军工企业的长安汽车,徐留平提出“技术是驱动,质量是基础,品牌是灵魂”;徐和谊的观点则是拿资金换来国际品牌的技术,发展自主品牌;广汽更有南方人的务实特质,张房有称广汽是“推进战略性的并购重组,主业相关多元化经营”。

全球汽车论坛组委会执行主席、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表示,从2011年起,中国汽车产业告别飞速增长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汽车产业日趋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汽车行业如何解答“从生产大国,发展成为创新强国”的课题,直接关系到今后10年中国汽车产业何去何从、能否实现历史性跨越。他强调,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建设,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历经半个世纪的发展积累的工业升华,更是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必须要走的道路和惟一出路。

王侠说,从今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增速在大幅放缓,中国也正处于“十二五”开局的关键之年、酝酿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这些变化不仅影响到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会对跨国汽车集团带来影响,本届全球汽车论坛的主题定为“从生产大国到创新强国的跨越”,以彰显中国在世界汽车格局中的定位和由此引起的深层次思考,集中探讨中国汽车产业与全球产业格局的热点问题、趋势变化及其深刻影响。

据全球汽车论坛组委会介绍,本届论坛一共设置了17个议题和三场主题演讲,其中关于中国汽车市场的话题占了3个。分别为“汽车行业法规的发展:在中国和其他主要市场可以期待什么?”、“对于汽车产业,中国‘十二五’规划意味着什么?”、“中国的合资汽车企业何去何从”,旨在讨论世界范围内汽车行业结构性的变化和挑战,组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企业、政府决策者、专家和媒体负责人展开对话,讨论汽车领域深层次、热点问题,为行业发展指点迷津、建言献策。

新兴市场和新能源成为焦点

“新兴国家的重要性日益增强,以及汽车对石油依赖不断增加两个因素,正在导致全球汽车产业经历结构性的变化。”日本三菱汽车工业株式会社社长益子修认为,在未来的道路上,汽车产业将进入“超竞争”时代,新兴市场和新能源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的焦点。

丰田汽车株式会社高级顾问渡边捷昭持相同观点。他认为,世界汽车产业面临着各式各样的问题,能源、环保首当其冲,要实现可持续的汽车制造业发展,必须对此予以重视。在他看来,实现能源最佳组合非常必要。要充分利用气体燃料、生物燃料、电能、氢能等,利用各种能量的特点和优势技术、与其相适应的动力,把这些技术合并在一起进行开发。

随着全球汽车企业向中国的重心转移,以及中国自主品牌的快速发展,与会的多位中国汽车集团掌门人一致认为,作为发展最为快速,增长最为强劲的新兴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正驶入由大到强的快车道。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认为,应该清醒认识到,汽车产业历经百年发展,技术和质量都是发展的根基,必须进行足够的积累,在这些看似基础的业务上进行创新突围,尤其抓住目前全球化的机遇,利用全球化资源,实现科技创新。

在探寻自主品牌创新发展上,北汽集团做过很多尝试,并在近两年开展了一系列的海外并购,从收购萨博品牌的全套知识产权,到收购瑞典伟威格尔电池箱厂等,北汽收获颇丰。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与参与论坛的人士在分享北汽“高举高打,做高端自主品牌”做法时提到,北汽做自主品牌,就是要走开放创新、集成创新的道路,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上走,高举高打,绝不再走低端起步的老路。

一汽大众“铁三角”布局落定

今年8月,世界第二大汽车技术供应商——德国博世集团落户成都,投资9600万欧元(约8.8亿元人民币)开建汽车底盘控制系统项目。同月,德国大众集团高管齐聚成都,首次将全球董事会移师中国。另悉,沃尔沃全球高管例会也将于近期在成都召开。如今,越来越多的顶级汽车生产制造商将关注点投向成都,成都汽车产业链逐步向高精尖发展。

在全球汽车论坛上,国内外多家车企负责人纷纷表示将把汽车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攻关等作为企业主要发展战略。长安汽车在核心技术方面,按照全球在汽车领域系统分类,进行细致摸底,形成262项关键技术。广汽集团通过电动汽车产学联盟等形式,全面展开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及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

“南下”与“西进”是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布局思路,而一汽-大众则成为彻底贯彻德国“狼堡”战略布局的先发部队。10月13日,位于西南重镇成都的一汽-大众轿车三厂建成投产,这意味着一汽-大众规划的长春-成都-佛山“铁三角”生产基地有了实质性进展。

成都工厂从2007年至2009年一直以“代工”方式生产一汽-大众捷达车型,直到2009年5月一汽-大众通过产权转让的方式从一汽集团手中买下了该工厂。时值国内车市出现少有的“井喷”态势,而因产能不足,一汽-大众拱手让出蝉联两年的全国轿车产销冠军。

与其他企业不同,一汽-大众更加看重成都基地周边零部件和物流方面的配套。在一汽-大众成都工厂周围不到5公里范围内,一汽富维江森、一汽富维延锋彼欧汽车外饰公司、大众一汽平台零部件公司等配套企业均已投产,它们目前主要为一汽-大众速腾NCS项目做配套,NCS是一汽-大众在成都基地生产的一款A级车。

不仅如此,一汽-大众成都轿车三厂EA211发动机项目也已开工,预计2013年投产。而这种全产业链的布局将再次复制到一汽-大众佛山基地。

“到明年3月份,我们将日产800套座椅。”富维江森成都分公司总经理白贵喜介绍说,从为速腾、新捷达配套的富维江森成都分公司的生产节奏中,可以看出一汽-大众将以最快速度度过新产品的产能爬坡期,希望尽快上量。

根据规划,成都工厂将率先作为一汽-大众A级车生产基地,新捷达将在明年第三季度投产,年产量将达到6万辆,新速腾规划年产能为25万辆。

而到2013年,当成都工厂四期工程完工后,使最终产能达到45万辆。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佛山工厂投产前长春工厂产能吃紧的供货压力。

安铁成透露,成都工厂投产之后,一汽-大众在长春的第一工厂经过技术改造将全部用于生产奥迪,长春第二工厂生产大众品牌,而成都工厂则以大众品牌为主。

在大众汽车的规划内,到2015年,一汽-大众的总产能将提升至165万辆,其中奥迪产能要从现在的30万辆提升至70万辆,而如何合理规划好长春-成都-佛山构成的生产基地“铁三角”,将成为能否完成这个产能翻倍任务的关键。

未来10年中国汽车改变世界格局

“未来十年一定是中国汽车工业从大到强的十年!”在2011全球汽车论坛闭幕仪式上,作为主办方代表的中国国际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以此作结。上汽集团副总裁陈志鑫也表示:“未来十年,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中国汽车应该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从本届全球汽车论坛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的议题———中国:世界汽车产业变革的催化剂这一题目中可以看出,中国汽车的力量早已得到全球同行的认同。

与首届论坛闭幕就形成五点共识不同,这次论坛甚至直到闭幕都没有形成一个总结性文件。王侠说:两天会期中,有77位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发表演讲,有共识也有争议,尚需要认真整理,才能形成对于未来中国汽车发展真正有推动作用的共识和观点。

总结过去始终比预测未来容易。如果以史为鉴,或许我们对未来十年的中国汽车会有一个相当乐观的预测。在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产量增长了整整六倍,中国汽车市场成为全球最大市场,产销的高速增长给中国汽车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而未来十年,这个汽车制造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显然不会比量的叠加那么容易。品牌和核心技术,是中国汽车走向强盛必须越过的横栏。

2011年是中国进入WTO十周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中国汽车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发展的一年。在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刻举办的这次汽车论坛,值得被记入汽车发展史册,因为在那两天时间中,600余位全球汽车行业精英,为汽车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而且这场会议的观点,或多或少地将左右汽车行业未来十年的发展。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