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机床产业快速发展,高端仍有短板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机床产业快速发展,高端仍有短板

浏览量
【摘要】: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高端机床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利器”,没有高端机床就难有高端装备制造业。  中国正处在工业转型的历史关口,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前方面临着多重挑战,机床尤其是高端机床的技术突破就是一个必须越过的门槛。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装备”,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一直被业内视为制造业的工作母机,而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代

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高端机床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利器”,没有高端机床就难有高端装备制造业。
  中国正处在工业转型的历史关口,由“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前方面临着多重挑战,机床尤其是高端机床的技术突破就是一个必须越过的门槛。
  作为装备制造业的“装备”,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一直被业内视为制造业的工作母机,而以高档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更是衡量国家工业现代化的标志。
  今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组织制定的《“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提出,经过十年时间的努力,数控技术和装置要普遍推广应用并实现产业化,装备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带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实践中,国内机床产业的领军企业——沈阳机床集团在高端机床研制中已走出了具有开拓意义的一步,该集团自主研发的飞阳数控系统安装在广东、辽宁企业的400多台高、中档数控机床上,自2011年运行以来性能稳定可靠,解决了外国“大脑”指挥中国数控机床的“体、脑”分离的弊端,使核心部件不再依赖国外厂商的控制和垄断,而且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业内专家分析,目前,从总体上看,国产机床技术瓶颈尚待突破,中高端市场份额占有不足、整体品牌形象还有待提升,国内机床企业应继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由大而不强向既大又强的方向转变。
  机床产业快速发展高端仍有短板
  进入21世纪,我国实施振兴装备制造业战略,将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装备和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列为16项重点振兴领域之一。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拉动下,特别是汽车工业快速扩张,机床产品市场兴旺。
  自2002年开始,中国连续8年成为世界机床消费第一大国、机床进口第一大国,国产机床所占比重逐年提升。2011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00多亿元,同比增长32.5%。
  国内机床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难题。“整机依赖进口、关键功能件和核心零部件依赖进口,尤其是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的产业化进程缓慢。”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工信部赛迪智库装备工业研究所副所长左世全如此判断国内高端机床的现状。
  由于高端机床研制能力落后,部分重点行业所需机床仍为西方控制,譬如在航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船用柴油机和核电机组制造等核心制造领域,依然以进口为主。
  左世全表示,机床是装备制造业的“工作母机”,而高端机床则可以称为工作母机中的“战斗机”,是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利器”,它担负着为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其他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高科技生产设备的重任。“我国高端机床大规模依靠进口,高端装备制造业也就受制于人,要发展高精尖的装备制造业,必须首先发展更加高精尖的机床制造业。”他说。
  左世全进一步分析,高端机床持续依赖国外的隐患有二:一是,欧美国家推行“再工业化”战略,会更严格地限制高端精密机床核心技术向中国输出,使得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面临很大瓶颈;二是,欧美国家重视对可能用于军工生产的高端机床的出口限制,有可能延缓我国军工产品升级换代步伐,从而可能影响我国国防安全。
  业内专家分析,沈阳机床集团高端机床方面的突破,使我国拥有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机床“大脑”,对推进产业化意义重大。不过,总体上而言,高端机床领域,国外企业仍占据优势。
  据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年,我国进口金属加工机床金额达13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这些进口机床都是高端机床,主要用于高端装备制造业。
  专家指出,国产高端机床性能落后,主要是由于核心技术、先进材料等都需要从国外进口。为缩小中国高端机床核心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左世全认为要在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一是提高产学研用结合程度。目前大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受限于项目资金,研究持续性不好。而国外企业通常具有明显的研究方向和持续的目标,产学研用配合较好,产业化全方位优势能得到体现。下一步要在提高研究持续性上有所作为。
  二是提高突破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意识与动力。我国大多数机床企业对主机生产更加重视,投资者也大多扎堆整机生产,配件产品生产不受重视。将来一定要在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上取得突破。
  三是培育关键技术和高端人才,加大社会资本投入,提高基础研究水平,扩大产业化规模。
  四是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自主创新产品应用,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
  高端机床引领技术突破
  受访专家认为,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国内机床产业必须加快创新步伐,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业战略转型。
  左世全表示,当前,由于我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在快速上涨,既有的人口红利、低成本竞争优势将逐渐失去,我国制造业正面临“双重挤压”,有陷于“三明治陷阱”的风险:
  一是欧美国家正积极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实质是抢占先进制造业的制高点,正从技术及贸易方面对我国进行限制,这对我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形成压制。
  2011年6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实施《战略贸易许可例外规定》,将中国排除在44个可享受贸易便利措施的国家和地区之外。随着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西方发达国家均提高了对中国企业的防范意识,加大对先进技术和设备出口到中国的管控力度,而且,进口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成本急剧上升。
  二是印度、越南、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正逐渐获得包括劳动力成本在内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阵地”。
  具体到机床产业,以中低端机床市场为主的中国机床制造业已经开始面临危机,来自中国机床网的数据表明,201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高档数控产品和专机需求仍然比较旺盛,而普通产品的市场需求明显下降。这种变化造成行业内不少企业订单下降,库存和制成品增加,企业回款困难,资金周转趋紧。在制造能力上,表现为高档产品和专机有缺口,普通产品过剩。
  与此同时,外资机床品牌则进一步加快在中国的布局步伐,德国埃马克计划今年在中国市场保持20%以上的增长,日本森精机今年也在天津注册成立了森精机(天津)机床有限公司,预计一期年产量1200台机床。
  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吴柏林表示,面对新的挑战,中国机床行业的攻坚对象是中高档数控机床市场,提高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已成为今后重中之重的任务。
  他说,近年来,行业企业涌现出一大批中高档数控机床创新成果,但一些产品在产业化技术和深层次技术上还有差距,市场竞争力不足。因此,企业应主动迅速调整战略,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市场化和产业化技术难题,促进创新成果应用,以大力提高中高档数控机床的市场竞争力。
  左世全认为,在此形势下,高端机床的突破和发展具有两大意义:一是将推动汽车引擎、飞机发动机涡轮盘、飞机机身、核电站构件、高速列车头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彻底自主化,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突破高端装备制造业受制于人的态势;二是宏观上利于装备制造业强国建设,从根本上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创新跨越发展瓶颈
  受访专家建议,当前应加快原始创新,掌握高端机床研制能力,保障产业安全。
  首先是转变模式,大大加强原始创新力度。专家认为,我国应尽快地摆脱静态追随的自主创新模式,在重视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更加重视原始创新。专家表示,真正赶上和超过西方,摆脱“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需进口”的局面,必须以掌握原理和实现突破性创新为目标进行原始创新。
  其次是提倡协同创新。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实现深度合作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研发体系,提高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比如,沈阳机床集团就打破现有体制,建立了行业唯一一所建在企业的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科技部的牵头组织下成立了“数控机床高速精密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时拥有国家级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企业工作站、特邀院士工作站等技术创新平台,整合技术资源,实现多学科交叉技术的联合攻关。
  其三是引进和培养强有力的人才技术团队,与国内外高校合作,以先进技术推进生产,以生产实践巩固学术理论,以学术理论促进技术创新。
  其四是适度调整当前的进口免税政策,在已经成熟的高端机床及关键部件,对国产首台套产品提供购买补贴和保费补贴,并适度提高进口关税,给我国高端机床企业更大的国内市场空间。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