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把院士的“家”搬进企业 段正澄团队武重研发特种机床填补国内空白

行业新闻

资讯详情

把院士的“家”搬进企业 段正澄团队武重研发特种机床填补国内空白

浏览量
【摘要】:
院士专家所处的科研机构不从事生产,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缺乏科研力量。如何为顶尖科技找到产业化落脚点,增加产业的科技吸附力?昨日,从武汉市科协获悉,武汉在全国率先探索把院士专家们的“家”搬进企业。本月,武重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段正澄成为该站首席专家。武重集团是我国重型机床领域的领头羊,机床载重量一再突破极限,承重800吨的立车世界第一。不过,高载重量下的高速度、

院士专家所处的科研机构不从事生产,处在生产一线的企业缺乏科研力量。如何为顶尖科技找到产业化落脚点,增加产业的科技吸附力?

昨日,从武汉市科协获悉,武汉在全国率先探索把院士专家们的“家”搬进企业。本月,武重集团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段正澄成为该站首席专家。

武重集团是我国重型机床领域的领头羊,机床载重量一再突破极限,承重800吨的立车世界第一。不过,高载重量下的高速度、高精度、多工序复合以及智能化方向发展,是武重迫切需要引入的新技术力量。

昨日,武重相关负责人介绍,超大型螺旋桨为尽量减少水流阻力,其表面需要打磨成不规则弧形。此前,该技术一直被国外公司垄断,我国一度要靠工人手工打磨。中国科学家能不能解决这个难题?武重与段正澄团队牵手,研发出“重型七轴五联动车铣复合加工机床”,一举填补国内空白。段正澄也因此获得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奖金100万元。

武汉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段正澄院士与武重的合作,是打破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最佳实践。为了让更多的科学家从实验室走进工厂车间,武汉从2010年起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制度,政府部门主动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搭建平台,解决科技人员参与企业技术改造获利的后顾之忧,化解双方合作过程中的障碍。

两年来,我市已建立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除了像武重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一批中小型民营企业也得到院士级专家的直接帮助。

武汉市经信委主任余信国:

用政策引导企业科技创新

武汉有这么多的科研院所,研究的方向千差万别,有些技术在本地根本没有相关产业,无从吸纳。

要增强产业的科技吸附能力,应该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理想的状态是,企业自身拥有强大的科技研发能力。如早期的IBM、贝尔电话,国内的中兴、华为等等,都是这种高级模式。企业最清楚什么技术能变成产品,什么产品有市场前景。高校还是更偏重于基础研究,对市场了解不够。“但现实是,武汉的多数企业都偏小,根本承受不起巨额的研发成本,因此产学研结合是一条现实道路。”

政府还是应主动地激励企业创新冲动,而不是包办一切,“市场是一切技术的试金石,光伏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目前,武汉市正在努力尝试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包括对企业技术升级改造进行贴息、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等。还经常举办产学研大会,为科技成果和企业“牵线搭桥”。

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目前武汉的市场氛围总体上还不够浓厚。他表示,应该让市场在科研成果产业化中唱主角,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下载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